內容來自hexun新聞

石油玻璃門

“玻璃門?簡直就是玻璃墻!”談到石油行業的壟斷,一位國務院相關部委的官員由衷感慨。多年來,這位官員矢志不渝地推動行業開放,同時備感改革步履維艱。石油是中國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從上遊的勘探開采,到中遊的汽柴油等成品油煉制,到下遊的批發零售,再到進出口貿易、產品定價,無不在政府部門的牢牢管制之下。而事實上的管制主體,很大程度上就是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及其間接推動下的部委決策。改革開放之後,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之後,石油行業曾向民營企業開過一道口子。在進入門檻最低的零售環節,民企一度成瞭主渠道。1999年,民營加油站數量占比接近九成,加油量占到六成。那六七年也被民營油企稱為“黃金年代”。但1999年5月、2001年9月,以應對加入WTO沖擊的名義,國務院辦公廳兩度發文,先後賦予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成品油批發(38號文)零售(72號文)業務的壟斷經營權,導致民營油企的市場份額急劇萎縮,已經打開的大門又重重地關上。此後,大門重開的希望出現過幾次。一次是2002年。按照中國的入世承諾,當年將有400萬噸成品油、720萬噸原油的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並且這兩個數字必須每年遞增15%,持續十年。但是,原國傢經貿委在2002年4月發佈公告: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隻能用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廠加工。這個公告的依據,正是三年前的38號文。這意味著,如果不能被列入兩大集團的生產計劃(排產),即使拿到瞭非國營貿易配額,油也進不來。事實上,十年下來,入世協議中承諾的非國營貿易形同虛設。新的希望同樣來自WTO。中國入世文件中規定,2004年12月11日要開放成品油的零售市場,2006年12月11日要開放批發市場。當時,一位發改委官員曾反問編者:到時候對外都開放瞭,對內還能不開放?但直至2006年12月6日,商務部才發佈原油成品油兩個管理辦法,業界發現,除瞭準入門檻出人意料地高,進口權絲毫沒有放松,排產要求也依然如故,這導致拿到瞭經營資質的民企隻能從兩大集團進貨,等於寄生在遠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籬下。再一次希望來自2005年5月國務院下發的“非公經濟36條”。但此後五年,始終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及至2010年5月國務院再發“新36條”,民企們已經不抱多大希望瞭。今年2月,溫傢寶總理公開要求各部門必須在6月底前出臺“新36條”實施細則。為何強調細則?因為新老36條都是原則性要求,需要具體的操作辦法才能落實。此後幾個月,各領域的“細則”密集出臺。但細觀之後,業界發現這些“細則”主要還是原則性宣示,等於是用原則來落實原則。兩相對照,同樣是文件,保護壟斷的文件何其之硬,打破壟斷的文件何其之軟!有關方面千方百計維護壟斷的理由到底何在?理由之一是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問題在於,資源環境是否保護得力,與企業所有制無關,與政府監管能力有關。真正的強政府,應該強在監管能力上,強在立法與執法能力上。理由之二是控制油價上漲、保障石油供應。 這個理由就更加南轅北轍。競爭降低價格、壟斷抬高價格,這是常識。中國一大半的石油靠進口,進口商越多,油源才越有保證, 低價才越有可能。實踐中,不少民營油商都找到瞭比兩大集團進口價低得多的油源,但囿於進口管制,低價油無法入境。一些人認為,買傢多瞭,會把油價買上去,鐵礦石就是典型。這實在是以訛傳訛。鐵礦石是多對單的市場,三大礦商控制瞭70%的可貿易礦石,在需求旺盛之時,定價權自然在他們手裡。石油是多對多的市場,多數時候都是供過於求,新油田不斷發現、供應商數以千計,試圖限產保價的歐佩克控制的產量越來越少,這個價格卡特爾已難以為繼。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之後,美歐已成功地把大部分石油定價權從生產方轉移到金融市場,具體說就是幾大期貨交易所。對同為石油進口大國的中國,這段歷史極具參考價值。而阻礙中國建立自己的石油金融市場的,正是國內的壟斷體制。更重要的理由,其實是意識形態上的擔心。一些傳統觀念較強的人士認為,國有企業是執政的經濟基礎,隻有通過大國企控制住經濟命脈,執政才有保證。因此,不僅石油行業,在電力、電信、民航、鐵路、金融、教育等行業,玻璃門同樣廣泛存在。針對這一認識,一個多月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名譽會長高尚全撰文,指出執政基礎不在於國有經濟比重的高低,而在於民生和民意。他說,如果將國有經濟定位為執政基礎,國有經濟就隻能進不能退,行政壟斷就無法打破,繼續深化改革就沒有可能。誠哉斯言!編者上遊:出得去、進不來廣匯能源(600256,股吧)在哈薩克斯坦擁有兩個油氣區塊,但要想把所產原油運回國內,唯一的辦法是花錢請中石油幫忙進口,再按中石油的定價賣給中石油尚繼強的希望再次落空。6月18日,應溫總理“新36條實施細則必須在上半年出臺”要求而制定的《國傢能源局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發佈。這份文件對民營企業最為關心的開放原油進口權一事隻字未提。這讓新疆廣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600256.SH)董事長尚繼強 “2012年完成原油進口4萬噸”的目標變數陡增。對尚繼強而言,如無法取得原油進口資質,就意味著廣匯能源的利潤收窄,千辛萬苦得來的海外原油區塊投產後也將受制於人。2011年贏利約9.8億元人民幣的廣匯能源無疑是中國民營油企中的成功者。長期以來,“繞不開的中石油”是中國民營油企的共同宿命,廣匯能源卻能夠繞開中石油,在哈薩克斯坦拿下兩個油氣區塊,並建設瞭跨國天然氣通道。但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廣匯能源要想把這兩個項目所產原油運回國,唯一的辦法是花錢請中石油旗下的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幫忙進口,再按後者定價賣給中石油煉廠。即使這樣,廣匯能源仍然是幸運的。民營企業在國外拿到油氣資源,運回國內加工,廣匯能源是第一傢,迄今也是唯一一傢。除瞭自治區政府的鼎力支持,中央各部委也罕見地一路綠燈。在石油產業鏈中,勘探開采是利潤最豐厚的一環,也是風險最大、投資最多、回收期最長的一環。在中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該環節隻允許幾傢國有石油公司進入。少數擠進這個領域的民企,大都是“關系密集型”企業。1997年,這一環節的準入限制曾短暫松動。彼時,中石油集團為降低勘探和開采成本,將旗下11個“低品位油田”區塊對外招標,尋求合作開發。此舉的依據是1986年通過的《礦產資源法》,該法允許持有石油、天然氣許可證的企業劃一部分采區承包給其他單位,實行產品分成、合作開發。註冊地在香港的中匯石油公司(後改名為中亞石油公司)抓住瞭機會。根據中匯石油與中石油吉林油田的協議,合同期內,由中匯石油負責投資開采吉林油田的兩個對外合作區塊,由吉林油田負責佈井和設計開發方案,所產原油由中石油按市場價統一收購,收入分配上,吉林油田拿兩成,中匯石油拿八成。勘探開發新油田的風險由合作公司獨自承擔,土地許可證和原油出口權等也取決於合作公司與中石油的關系,合作區塊上的所有設施均歸中石油所有。就風險極大的采油而言,這一條件較為苛刻。中石油資源管理局原局長查全衡告訴《財經》(博客,微博)記者,當時中石油給出的條件均與此類似,“一般是打井階段收入二八分成,油田占兩成,民企占八成。待所采原油足以收回成本時,采取四六分成甚至五五分成。”即便如此,巨大的利潤依然讓民營企業蜂擁而至。據不完全統計,中石油在上世紀90年代拿出來合作開發的區塊在30個以上,吉林油田2005年的一份材料顯示,當時聚集在吉林油田周圍的民營石油公司有41傢。原油開采量達到100萬噸,占到吉林油田總產量的20%。政策時機稍縱即逝。2000年,《礦產資源法》重新修訂,刪去瞭油田可以外包開采、合作開發的內容。自此,民企在勘探開采領域無法再獲得增量的區塊,老本吃完後,就隻能寄希望於別人退出時接盤瞭。進入上遊的民企普遍面臨合同到期後區塊被收回的隱憂。據悉,中石油與中亞石油的合作期限為30年,與MI能源的合作期限隻有20年。對兩大國有石油公司的高度依賴,使涉足上遊的民營油企盡管眼下能夠悶聲發財,但長遠而言卻前途難測。原油產業鏈的另一頭,民營油貿商的日子也不好過:在國際市場上找到合適的油源並非難事,但無法進入中國市場,找到油源也是白忙活。黑龍江人趙友山已用完瞭六本護照,俄羅斯、中亞、西亞諸國是這位油貿商這幾年頻繁前往的地方,他最近兩個月去的地方是阿塞拜疆。他到這些產油國隻做一件事:尋找油源。“其實國際上的油源不難找,產油國挺希望出口油源到中國的,我到阿塞拜疆是他們石油部部長接待,他們願意以800美元/噸的價格通過船運向中國出口1500萬噸原油,這個價格含稅費、保險和運費。”趙友山告訴《財經》記者。這是非常合適的價格。趙友山表示,800美元/噸的價格是按照長協價談的,不會因為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的變化出現波動。記者瞭解到,今年6月份的國內原油價格約為5800元/噸(不含運費,約合920美元)。像趙友山這樣經常在海外考察油源的民營油企人士不在少數,他們中很多人也都曾在海外找到價格合適並能穩定供應的油源,一些民營油企在海外甚至擁有自己的原油區塊。但迄今為止,無人能將一滴油運回國內。中遊:有產能、沒原料產能建設和原料供應脫節,導致即便是最好的時候,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開工率也不過70%原油進口權被卡死,牽累的不僅是貿易商,還有煉油廠。對後者而言,這意味著生產原料隻能依賴兩大集團。相對於生產能力,民營煉廠能從兩大集團中得到的原油供應量僅是杯水車薪,這些年來,增加原油供應的呼聲不斷高漲。由於背靠中原油田和勝利油田,山東省的煉油工業一直很發達。根據山東省煉化行業協會(下稱煉化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山東省21傢大型地方煉化企業年綜合煉油能力為6500萬噸,2011年完成產量3150萬噸,近半產能閑置,其中原油加工量僅為700萬噸左右。產能閑置原因有二。一是原料供應不足,根據1998年制定的原油分配計劃,山東21傢大型民營煉化企業原油計劃供應量總計179.3萬噸,這一數據至今沒有變化;二是在中央政府“上大壓小”政策的倒逼之下,地方煉廠為爭取生存權,拼命上馬大型設備,導致產能膨脹。這種產能建設和原料供應的脫節,直接導致的後果是,即便是最好的時候,山東地方煉油企業的開工率也不過70%。隨著國內經濟發展放緩,多位煉廠的負責人向《財經》記者透露,他們今年的開工率已不足40%。《財經》記者實地調查發現,目前山東地煉主獲取原油的正規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第一,每年可以從中原油田和勝利油田領取上文提及的179.3萬噸計劃原油供應量,但這一來源不僅十餘年未有增長,近年來還一直在縮水,山東省煉化協會會長劉愛英向記者透露,去年地煉企業得到的原油隻有160萬噸左右。第二,向中石化下屬的燃料油公司購買燃料油,中石化規定,每買3噸燃料油,可搭配買1噸原油。第三,通過與中海油及中石油合作參股的方式獲得額外的原油供應。三種途徑加總,山東地煉獲得的原油不過700萬噸左右,而總產能則是7000萬噸。這些年來,山東省政府、山東省煉化協會和地煉企業的代表多次向國傢發改委和中央有關領導提意見、打報告,要求增加原油供應,但未獲回應。地煉企業隻能各顯神通,夾縫求生。向央企靠攏是求生手段之一。目前,中國化工集團在山東省已整體收購、重組或控股濟南石化集團、濟南長城煉油廠、正和集團、華星石化、昌邑石化、青島安邦石化等六傢地煉企業。效益下降的地煉向央企靠攏,除瞭想借助央企的資金實力盤活企業,還希望借助央企的身份爭取更多的原油供應。但至今,第二個願望並未實現。2011年下半年,中石油與山東省政府簽訂瞭框架協議,在政府的牽頭下,包括金誠石化和東明石化在內的幾傢大型煉廠將與中石油開展原油加工方面的合作。對此,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多位地煉企業負責人表達瞭極大的期待。但山東省煉化協會會長劉愛英表示,目前簽署的還是框架協議,如何進一步推進還未有任何具體辦法。抱團取暖是另一種求生手段。2009年,山東省21傢地煉企業集體出資,組建聯合體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今年4月,該公司增資至1.3億元,達到瞭商務部《原油市場管理辦法》 “申請原油銷售的企業註冊資本不得低於1億元”的門檻。但考慮到其它的政策限制,能否爭取到更多的原油供應量,即便是聯合體內部也普遍持懷疑態度。“兩桶油也好,貿易商也好,我們自己去國際市場買油也好。無論哪種辦法,隻要能夠爭取到更多的原油供應,我們都可以接受。”劉愛英說。下遊:明文壟斷、主客易位兩大集團之外,獨立的成品油批發企業事實上難以存在下遊的民營加油站形勢同樣不容樂觀。自1998年兩大石油集團公司成立和1999年《關於清理整頓小煉油廠和規范原油成品油流通秩序的意見》(國辦發[1999]38號,下稱38號文)出臺之後,民營加油站步入最壞的年代。“原來蕪湖市有21傢民營石油公司,經過清理整頓,目前僅剩下二環石油一傢。”蕪湖市二環石油有限公司(下稱“二環石油”)董事長劉青山感嘆道。現年65歲的劉青山經歷過中國民營石油企業的輝煌與衰落。20世紀90年代初,兩大石油集團尚未組建,各地加油站多為社會資金投入建設。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這一年,時為蕪湖市政法系統官員的劉青山四處籌資,“下海”開辦該市第一個民營加油站二環路加油站。用劉青山的話說,自己打破瞭初級階段的壟斷,過去國有加油站節假日、周末或晚間不加油,民營加油站出現以後他們才有改觀。現在看來,這應當是民營石油企業發展最好的年代。1992年後的六年時間,後來被稱為“黃金年代”,期間各地民營加油站、批發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到1999年,民營加油站接近8萬座,占全國加油站總數的近九成,加油量則占六成。在蕪湖,鼎盛時期,共有21傢民營石油企業。正是在這黃金六年,劉青山的公司開始有瞭起色。在1993年收購瞭一座水上加油站之後,劉青山分別於1995年和1998年投資興建瞭另外兩個加油站,同時購買瞭兩艘長江一級油輪。這一切,在1999年戛然而止。1998年之前,中國石油(601857,股吧)業為分業經營,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負責陸地原油的勘探與生產,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負責海上原油的勘探與生產,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負責原油的煉制與化工,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獨傢壟斷石油進出口貿易。下遊的批發零售環節,主要由非國有企業掌控。1998年3月,國務院宣佈重組石油工業,變分業經營為混業經營,組建兩大全產業鏈的石油巨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重組後,中石油、中石化分別獲得北方12省、南方19省的油氣資源勘探開采業務,同時獲得瞭各自所在省份的煉油、批發、零售等中下遊業務和進出口經營權,全產業鏈壟斷自此形成。1999年5月,38號文下發,成為兩大集團壟斷下遊的政策依據。該文件規定,國內各煉油廠生產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兩大石油集團的批發企業經營,其他企業、單位不得批發經營,各煉油廠一律不得自銷。文件同時要求清理整頓,取消不具備條件的批發企業的經營資格。清理整頓合格的成品油批發企業,可由兩大石油集團采取劃轉、聯營、參股、收購等方式進行重組。就是說,兩大集團之外,獨立的成品油批發企業事實上難以真正存在。2001年9月, 《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成品油市場秩序的意見》下發(國辦發[2001]72號,下稱72號文),進一步強化瞭兩大集團的壟斷權。72號文重申瞭兩大石油集團的批發專營權成品油由中石油、中石化集中批發,並進一步賦予兩大集團以零售專營權各地區新建的加油站,統一由中石油、中石化全資或控股建設。為何要出臺這樣的政策?見諸正式文件的理由是為瞭建立規范的市場流通秩序。38號文說,技術落後、產品質量差、資源浪費嚴重的小煉油廠過多過濫,與國有大中型企業爭原油、爭市場,幹擾和破壞瞭正常的原油成品油生產流通秩序。與此同時,成品油批發零售企業數量過多、加油站重復建設嚴重,管理混亂,導致成品油流通渠道和市場秩序失控的問題十分突出。72號文則重申瞭上述理由。文件沒有明說的理由則是,由於中國加入WTO已成定局,石油市場幾年後就要對外開放,而長期處於國傢政策保護下的國內成品油生產銷售企業在質量、價格及服務各環節都難以和跨國公司競爭。因此,有關人士認為,在開放之前賦予兩大集團壟斷經營權,可以迅速壯大它們的實力,同時豎起一道抵禦外資的屏障。這兩份文件,加上原國傢經貿委的兩份配套實施文件,徹底改變瞭中國石油成品油批發零售市場的生態。一個原本由民企唱主角的市場,迅速變成瞭一個由兩大國有集團主控的市場。民營批發企業可謂九死一生,零售企業也主客易位。到2003年中,兩大集團之外的加油站占全社會加油站的數量降至50%,市場份額則降至40%。2006年12月6日,商務部發佈《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民營企業不得從事批發業務的禁令解除,但準入門檻卻高得出人意料註冊資本不低於3000萬元,油庫容量不低於1萬立方米,同時擁有接卸成品油的輸送管道或鐵路專用線或公路運輸車輛或1萬噸以上的成品油水運碼頭等設施。“連中石油的一些批發企業都達不到要求,你讓民營企業怎麼達到?”一位安徽省的民營石油企業總經理向《財經》記者回憶說,安徽省曾有60多傢民營成品油批發企業,如今僅剩三傢。而那些取得瞭成品油批發資質的民企,也因為油源被兩大集團壟斷而無利可圖,公司運轉大多依靠倉儲(油庫租賃)和零售業務。在加油站環節,民企同樣要仰人鼻息。因為《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規定,取得經營資質的前提條件是“與具有長期、穩定的成品油供應渠道的批發企業簽訂三年以上的供油協議”,而這樣的批發企業,幾乎都在兩大國有集團旗下。外貿:看得見、摸不著“不光我們,基本上所有的民營油貿商在這十年都沒有進口到原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形同虛設。”在石油行業,由於上遊門檻太高,民資多集中在中遊的煉油領域和下遊的流通領域,如果上遊的油氣資源能夠在市場上自由交易,這本是個合理的佈局。可惜,實際情況恰恰相反。中下遊的民企們就像拎著桶打水去賣的孩子,水龍頭卻掌握在同樣也要賣水的大人手中。視野所及,並不是沒有別的水龍頭,但貿易環節的玻璃門,卻讓這些水龍頭可望而不可即。外貿方面,我國原油成品油進口分為國營貿易和非國營貿易。國營貿易進口權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團、珠海振戎五傢央企手中。從2003年開始,國營貿易原油進口取消瞭配額限制,可根據市場需求組織進口,沒有數量限制。按照中國的入世承諾,2002年將有400萬噸成品油、720萬噸原油的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並且這兩個數字必須每年遞增15%,持續十年。也就是說,到2012年,原油和成品油的非國營貿易配額應達到2916萬噸和1620萬噸。但是,原國傢經貿委在2002年4月規定:原油非國營貿易配額隻能用於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廠加工。這意味著,如果不能被列入兩大集團的生產計劃(排產),即使拿到瞭配額,油也進不來。可兩大集團擁有充足的原油來源,並無動力接受民營油貿商進口的原油。“不光我們,基本上所有的民營油貿商在這十年都沒有進口到原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形同虛設。”湖北天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天發)一位人士向《財經》記者介紹說。該公司曾經擁有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但過去十年連1噸原油都沒運進來過。據介紹,由於無法列入兩大集團的排產計劃,部分拿到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的油貿商不得不選擇將配額以低價(5元-6元/噸)賣給兩大集團,或者幹脆放棄申請非國營貿易進口配額。目前,具有非國營貿易原油進口的企業共23傢,但其中大部分以非國營貿易的名義進口石油的是國有企業,其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的一些子公司。成品油的進口限制同樣嚴格。考慮到國內煉油產能過剩,中國政府規定成品油非國營貿易進口隻限於燃料油,汽油、柴油、煤油等不在此列。但這仍然給瞭無米下鍋的地方煉油企業一線生機,因為它們可以用燃料油來煉汽柴油。《財經》記者從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獲悉,截至2011年,119傢企業獲得非國營貿易成品油進口資質,民營企業占比達70%,其中有18傢民營地方煉廠。與原油相比,燃料油油品質量差,加工難度大,對設備有高強度腐蝕性,作為生產原料實屬不得已而為之。更讓地煉難受的是,近些年國際燃料油價格也在不斷地上漲,加上各項稅費的不斷增加,到廠價格已與原油相差無幾。一位山東地煉企業的總會計師給《財經》記者算瞭一筆賬,因為燃料油在進口時是作為成品油的一種在海關報關,從2009年1月份起,燃料油的消費稅從101.5元/噸猛漲至812元/噸,大大加重瞭以燃料油為主要原料的地煉企業的成本。加上關稅、增值稅以及一些物流費用,品質較高的燃料油到岸價格約為6000元/噸,6月份輕質原油的價格約為5800元/噸。由於品質差異,原油與燃料油的經濟效益,每噸相差約為800元。以輕質原油和新加坡高硫380CST(燃料油的一種)為例,前者的加工成本約為200元/噸,後者則為280元/噸。1噸380燃料油可以生產出約43%的汽柴油,1噸輕質原油則能生產出65%的汽柴油。壟斷聯盟如果說油源壟斷是那扇阻擋民企進入的玻璃門,定價機制就是那扇“彈簧門”,讓部分已經進入石油領域的企業又被彈瞭出來石油壟斷的堅冰難破,責任不僅在國有石油公司,事實上,壟斷巨網的編織,離不開價格主管部門、貿易主管部門和部分地方政府的協房屋信用貸款銀行助。“現在省內的三傢民營批發企業隻能批發柴油,(乙醇)汽油中石化獨傢供應。”安徽省工商聯石油化工商會一位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2005年3月17日,安徽省出臺《安徽省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管理暫行辦法》,這份“省政府令”規定:安徽全境全部銷售乙醇汽油,並由中石化安徽分公司獨傢調配、供應。乙醇汽油是按照90%無鉛汽油和10%乙醇調配而成,美國、巴西等國最早廣泛應用。原本是建議性的推廣使用,最後變成瞭強制使用,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讓這個本已高度壟斷的市場收緊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即使是另一個壟斷巨頭中石油,也直到2010年才被允許調配乙醇汽油自用,但不可以銷售給其他企業或加油站。民營加油站對此強烈反對。一位不願具名的加油站負責人介紹說,乙醇汽油價高、油品差、易分層,對汽車配件具有腐蝕性且增加油耗,招致司機抵制。由於進貨渠道被獨傢壟斷,緊張時會無油可供,正常時因為進貨價比普通無鉛汽油每噸高出500元至600元,導致銷售利潤微薄。為維持生存,部分民營加油站選擇瞭違規私售普通無鉛汽油。這將遭到行政處罰,甚至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上述加油站負責人透露,中石化會定期查看各加油站乙醇汽油銷售情況,如銷售量太低,便會向乙醇辦(省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舉報,工商、質檢部門就會去查處。地方政府投桃、石油巨頭報李。通常,地方政府會與石油巨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後者承諾投資項目和規模,前者會給出一系列政策支持。安徽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現在所有的民營加油站都是以前的,新建加油站幾乎沒有民營的份。“由於中石化和省政府有戰略協議,市區那些加油站必須給中石化,中石油都拿不到,民營企業就更不用想瞭。”情況還不止於此。如果說油源壟斷是那扇阻擋民企進入的玻璃門,那麼定價機制就是那扇“彈簧門”,讓部分已經進入石油領域的企業又被彈瞭出來。每當國際油價上漲猛烈之時,兩大國有公司下遊批零環節的利潤就會隨之收窄。因此,在國內成品油調價預期出現時,兩大公司也往往會抓住時機上調批發價格並開始惜售、限供。這樣一來,兩大公司旗下加油站售油量減少,而依靠它們進油的民營加油站也因批發價格高企而進不起油,甚至進不到油。長沙市某民營加油站的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一旦油荒來臨,兩大公司往往會減少甚至停止對民營加油站的供應。“我們隻能從‘油販子’手裡拿高價油來供應市場。”2008年以來,國內汽油與柴油的價差逐步拉開,柴油的批零倒掛更加嚴重,人為因素導致的油荒也近乎一年一度,迫使發改委提高成品油的終端價格。自1998年6月原國傢計委發佈《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後,中國的原油和成品油價格開始由政府隨新加坡交易所汽、柴油價格波動而調整。2001年10月,原國傢計委再次調整成品油定價機制,從緊盯新加坡一地成品油改為緊盯新加坡、鹿特丹和紐約三地成品油價格。2009年5月,原國傢發改委一改之前緊盯國際成品油價格變動的模式,規定實行盯住北海佈倫特、中東迪拜、印尼辛塔三地原油的政府指導價格,並以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幅度作為調整參照指標。但無論成品油定價機制如何調整,政府定價的模式始終未變,民營油企始終處於兩大集團的價格揉搓之下。對此,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人士指出,唯有打破現行石油壟斷體制,放寬成品油進口,才可能真正建立自由流轉的成品油市場,市場化的定價機制才有可能形成。中石油資源局原局長查全衡持同樣觀點:“如果成品油可以自由進口與流轉,民營油企就可徹底擺脫兩大公司在油源與批發價格上的鉗制、擺脫批零倒掛,獲得真正的獨立。”一位相關部委的官員更是認為,政府定價與行業壟斷互為因果、互相強化。“為何要政府定價,因為石油行業是壟斷的,為何打破壟斷難,因為政府把價格管死瞭,新的市場主體就培育不出來,沒有多元化的市場主體,市場就無法形成。這是一個死結。實際上政府定價強化瞭壟斷,壟斷企業歡迎政府定價權。”希望猶存一旦原油進口權環節被打通,之後的煉油、批發零售、運輸環節將全盤皆活持續30年的高速發展之後,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也首次突破4000美元,步入中等收入國傢行列。與此同時,曾經困擾拉美諸國的“中等收入陷阱”是否會再陷中國,也越來越令人擔憂。“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個明顯特征,就是居民收入差距大。許多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的收入差距已屬世界最高水平之列,造成收入差距日益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壟斷。在中國,首當其沖的壟斷就是政府授予國企的行政壟斷。正因為如此,打破壟斷,擴大民間資本的市場準入,被本屆中國政府視為任期內的一項重要任務。國務院2005年發佈瞭鼓勵非公經濟的36條意見,2010年5月又下發瞭同主題的“新36條”。今年2月,溫傢寶總理公開要求,各部門的“新36條”實施細則必須在6月底前制定出來。但體制慣性是巨大的。從6月18日國傢能源局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下簡稱《意見》)來看,“實施細則”基本上仍停留在“原則性規定”層面。一位接近決策層的人士表示,《意見》並無政策增量,民企最關心的進口權放開和定價機制放開均未提及。“既寫清楚準入條件,也寫清楚監管要求,這才是真正的開放。眼前這份《意見》更像是原則宣示,而非實施細則。”但他也肯定瞭《意見》的進步之處。“這個文比原先更明確瞭。原先是不禁止,現在明確說可以做。因此,這個文就是一面大旗,提供瞭對抗壟斷勢力的依據,所有想推動市場化進程的人都可以援引這個文來說事。”相較於“新36條”實施細則,實踐層面倒已經出現瞭一些松動。5月底,西氣東輸三線一改此前項目投資全部由中石油自有資金出資的模式,引入全國社保基金、城市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基金(下稱產業基金)和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等股東。此次合作使西三線成為向社會資本開放的最大項目,也是中國首次將全民資本和民間資本按照同等條件、同等待遇、同時引入國傢重點工程項目。此外,還吸引瞭中國工商銀行(601398,股吧)募集的私人理財資金進入。其中產業基金是國內比較重要的產融平臺,出資人中有中石油等大型國有資本,但主體部分是城市基礎設施商會成員和全國工商聯系統的企業。產業基金西三線項目的一位負責人向《財經》記者透露,民間資本非常踴躍,“主要是項目不錯,中石油把有長期穩定現金流回報的管道建設項目分瞭一部分給民資。連社保基金這樣謹慎型基金都加入瞭,這個項目民資更沒有不進入的理由。”頁巖氣勘探開發的投資主體多元化也是近年來的一個亮點。2011年6月27日,國土資源部拿出六個頁巖氣區塊舉辦瞭中國首輪油氣探礦權公開招標。但其時準入條件尚未放開,“參賽選手”僅限國企,隻有中石油、中石化、延長石油、中聯煤層氣以及河南煤層氣公司受邀投標。接近決策層的人士透露,由於中央高層對第一輪招標不滿意,因此第二輪招標得以更大范圍地放開。2012年5月25日,國土資源部完成瞭面向全國的頁巖氣探礦權投標意向調查。填寫意向書的企業涵蓋瞭國企、外企以及民企。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大偉告訴《財經》記者,頁巖氣探礦權的第二輪招標將在不久後舉行,此輪招標市場將完全放開,凡符合條件的企業都有進入這一領域的可能。此外,招標區塊將增至20個左右,參與企業數量大約為數十傢。據瞭解,第二輪招標要求競標的企業註冊資金不少於3億元人民幣,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已與具有勘查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由此,有意向開采頁巖氣的民企或外企,至少可通過與具備開采資質的國企合作的方式進入該領域。凡此種種,均可看出高層有意向推動民資進入油氣行業,並在一定程度上下決心落實既有政策。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改革輕重緩急仍需明確,推動市場主體多元化、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和建立有效監管體系,是最重要的三項任務。形成市場供方主體多元化是首要步驟,放開原油進口權則是其中核心環節,一旦此環節被打通,之後的煉油、批發零售、運輸環節將全盤皆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陳永傑表示,最可行的路徑是允許民營油企直接進口石油,取消不合理的“排產”規定。行動次序是:第一,落實入世協議中已經承諾的石油進口權;第二,逐步放開一般民營石油企業的石油進口權;第三,允許民營石油企業采取組建聯合體的形式到國際市場上采購原油和成品油,擴大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找油渠道。由此,兩大集團壟斷市場供給的局面才能打破,才可以談論改革的第二個步驟:價格形成機制。零售環節的價格放開可以通過建立石油期貨市場來代替政府定價。建立期貨市場的目的是使市場參與主體多元化,境外擁有油源的國際石油公司和石油貿易商也可參與,這樣就形成供需雙方多對多的局面,最終由期貨市場來發現成品油的價格。由於石油是環境影響較強的行業,加強監管更是政府的題中之義。中國以強政府著稱於世,但強在參與經濟發展,真正需要強的地方市場監管,中國政府的能力卻很弱。未來,中國政府必須弱化運動員能力,強化裁判員能力,否則,規范有序的市場經濟就永遠不可能建立起來。本刊實習生何加晉對此文亦有貢獻

房屋信貸利息缺錢急用哪裡借錢新聞來源http://news.hexun.com/2012-07-16/1436294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rtle6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